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

生物課程-嬰幼兒是天生的科學家?

    我家的小子「小布丁」出生了,讓我們的生活頓時忙得不亦累乎,但是也是不亦樂乎啊!最近每天下班回家後,如果他還保持清醒的話,會跟他玩一個遊戲,就是躺在他的身邊,當他開始揮動雙手的時候,我就握住他的右手。
「拔拔!我故意不讓你抓住我的手哦^^」
   
    在玩這個遊戲一段時間後,我發現我家小子可以找到我握住他手的規律性,在後面幾次揮動雙手的過程中,他會自己把手向上舉起再揮動,避開我的抓握,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!
    這讓我想到之前在TED上看到Alison Gopnik演講:「what do babies think?」

    寶寶到底在想什麼?我想是很多家長心中的疑問,早期的科學家及心理學者都認為嬰幼兒的思考是以自我為中心,所以無法理解他人的想法。但是在Alison Gopnik的研究中發現嬰幼兒的思考,其實是會嘗試並理解其他人的思考與感受。在「綠花椰菜實驗」中,她發現18個月的幼兒會去了解他人的喜好,而給與他人喜好的東西,而非幼兒自己喜愛的食物。
    而從1990年後的研究也發現幼兒的思考是較具有科學思考邏輯性,他們會如同科學家一般,先作預測,接著進行實驗,並且修正自己的實驗,最後得到結論。Alison Gopnik對此作出了解釋,主要原因可能是嬰幼兒的思考是擴散式的思維(divergent),他們在意所有能引起他們興趣的東西,並且享受這個過程,這種感覺就像是成年人陷入愛河的感覺!這種說法及這種感覺真是棒啊!所以在嬰幼兒成長的過程中不妨就他們多嘗試不同事物,多玩樂一下,畢竟「玩,就是最高深的研究」。
  
延伸閱讀:
1、 科學人2011年第117期11月號-不只是兒童遊戲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